豫劇

ebook 中原大地出了個「土梆戲」

By 李洪華

cover image of 豫劇

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

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,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-a-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.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.

   Not today
Libby_app_icon.svg

Find this title in Libby,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.

app-store-button-en.svg play-store-badge-en.svg
LibbyDevices.png

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

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:

Loading...

豫劇也稱河南梆子、河南高調。

因為河南省簡稱「豫」,解放後定名為豫劇。

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。

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,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「謳」,又叫「河南謳」。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,當地稱為「靠山吼」。

豫劇概說

豫劇一向以唱功見長,它的唱腔流暢,節奏鮮明,近幾年來,演員多以真聲演唱,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,行腔酣暢,易於為觀眾聽清。加之表演細膩,真切感人,文辭通俗易解,故一躍而成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觀眾的劇種。

豫劇的行當

中國戲曲表演最重要的特徵是程式化。程式化表現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便是行當化。豫劇的角色行當,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、四旦、四花臉。戲班組織模式是四生四旦四花臉,四兵四將四丫鬟;八個場面兩箱官,外加四個雜役。「四生」即老生、大紅臉(紅生)、二紅臉(武生)、小生。四旦即大淨(黑頭)、大花臉、二花臉、三花臉(醜)。

豫劇的表演功法

豫劇形成獨立劇種之後,善於吸收兄弟劇種的表演藝術之長,在漫長的發展演化過程中,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和整個表演藝術程式。它的特色是:曲調俊俏優美,唱腔高亢激越,道白幹淨俐落,做功感情真切,武打火熾疾烈。它要求小生的表演清、淨、沖,花臉的表演爽、獷、猛,紅臉的表演穩、沉、挺,閨門旦優美以「柔」見長,花旦靈活以「俏」見工等等。

豫劇基本功側重於腰、腿、臂的訓練。早晨起床,不論男女演員,喊過嗓子之後,都要練習踢腿、下腰、耗山膀、抄雲手、走臺步、跑圓場等基本功。然後再根據各人角色行當劃分區別,各各側重練習角色行當功。如武行練跟頭功、毯子功、把子功,旦角練水袖功、手式功、臺步功,須生練髯口功、帽翅功,文生練甩髮功、扇子功,武生練臉子功、靠旗功、厚底功等等。

豫劇的舞台美術

舞台的形制主要有三種:一種為戲樓;其二為半臨時性的土戲臺;其三是完全臨時性的活動戲臺。這些演出場所在各地分佈的密度不盡均衡。有的縣多達百座以上,一般也有五六十座,少則二三十座。有的地方在數十米內便有兩三座乃至四座戲樓。它們有的呈品字形布局,有的為「臉對臉」、「背靠背」或「背對臉」等,還有並肩雙戲樓和三連體戲樓等。

豫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