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聲

ebook 屬於華人的脫口秀──說、學、逗、唱

By 王重陽,王謙著

cover image of 相聲

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

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,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-a-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.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.

   Not today
Libby_app_icon.svg

Find this title in Libby,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.

app-store-button-en.svg play-store-badge-en.svg
LibbyDevices.png

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

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:

Loading...

相聲一詞,古作「像生」,原指摹擬別人的言行;後發展成為「象聲」,又稱「隔壁象聲」,重在摹仿自然萬物的聲音,明朝已盛行於華北地區民間。作為民間曲藝類型、正式以「相聲」定名的演出,最早於清咸豐、同治年間在北京出現。清末,相聲已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,隨後流行於全國各地。

相聲主要是用北京話講,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「方言相聲」。在其形成過程中,相聲藝人們廣泛吸取口技、說書等藝術之長,寓莊於諧,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,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,以「說、學、逗、唱」為主要藝術手段。

從清初到清中葉,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達,各種戲曲曲藝形式也很興盛。到了清末,由於清政府的日益腐敗和外國侵略者的入侵,中國淪為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會,封建經濟開始解體,農民大量流入城市成為廉價勞動力,這就使城市市民階層更加發展,而這正是曲藝(包括相聲)最重要的群眾基礎。

相聲藝人一般把一段相聲分為「墊話兒」、「瓢把兒」、「正活兒」和「底兒」4個部分。如果我們把一段相聲比作一支四小節四拍子的樂曲的話,那麼,每個部分就是其中的一小節。不管缺少哪一部分,都影響整個段子的完整,破壞作品的美感。

相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