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北二人轉

ebook 大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

By 顏培金

cover image of 東北二人轉

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

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,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-a-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.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.

   Not today
Libby_app_icon.svg

Find this title in Libby,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.

app-store-button-en.svg play-store-badge-en.svg
LibbyDevices.png

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

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:

Loading...

二人轉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,

唱本語言通俗易懂,幽默風趣,充滿生活氣息。

在東北民間流傳著「寧捨一頓飯,不捨二人傳」的說法,

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。

二人轉的定義

二人轉是在東北特定的文化土壤上,東北民眾喜愛的民間歌舞秧歌、民歌和民間說唱蓮花落合流,在此基礎上,又吸收了其他民間藝術形式的多種成分,發展成至今仍有旺盛生命力的獨特的藝術形態。至於二人轉的表演屬於戲劇形式還是曲藝形式,藝術界一直存在爭議。

二人轉的文化根源

薩滿教與聖婚儀式男祭司需要圍繞女祭司起舞,女祭司則在男祭司的帶動下起舞。他們透過模仿神靈來接近神,從而獲得神的力量,並把這種力量轉移到自身。而這種相互圍繞著的跳,就構成了「二神轉」,即「二人轉」的前身。

二人轉的服裝與道具

二人轉沒有固定的演出服裝,傳統二人轉基本沿用了秧歌服裝,正如二人轉中所唱到的那樣:「一件兒綵衣一頂醜帽,一醜一旦臺上舞蹁躚。」「上裝」,也叫「包頭的」,用青布纏個髮髻,戴上用花布或毛巾做的花圍子,身穿綢緞或花布做的綵衣和彩裙,一手拿扇,一手拿手絹。「下裝」戴醜帽,身穿醜褂、彩褲、扎腰包或綢帶。

二人轉是一種走唱藝術

二人轉是一種民間小戲,服裝和道具非常簡單,一物多用,不需要佈景,說走抬腿就走。據記載,直到20世紀初,二人轉的演出還是「村店之間,時有二三人在屋內、窩棚等地演唱雜劇」,並逐漸發展成小戲班,走村串店,在窩棚、地窨子、「子孫窯」(農戶家)、打魚人的「網房子」、挖參人的「棒槌營子」、大車店等地演出,後來才發展成為唱「屯場」、唱廟會、唱江邊碼頭的茶館、唱伐木的「木幫」、唱金礦、唱煤礦等。

東北二人轉